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一定的温度条件,当环境温度超出了它们所能适应的范围,就会对植物形成胁迫;如果温度胁迫持续一段时间,会对植物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温度胁迫包括高温胁迫、低温胁迫和剧烈变温胁迫。高温胁迫过长植物就会遭受热害。低温胁迫过长植物就会会受到冷害或者冻害,剧烈变温胁迫是很严重的。
低温胁迫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低温胁迫会使植物受到冷害和冻害,冷害是冰点以上低温对植物的危害,相对的植物对冷害的适应能力称为抗冷性。
植物受到冷害直接的表现形式是,叶片失绿、萎蔫、死苗、籽粒空瘪、表皮变色、局部坏死等。间接表现为膜透性增加选择透性减弱、膜内大量溶质外渗;原生质流动减慢或停止;吸水能力和蒸腾速率都明显下降,水分代谢失调;叶绿体分解加速,叶绿素含量下降等。冻害是指植物受到冰点以下的低温伤害,相对的植物对冻害的适应能力称为抗冻性。植物受到冻害就比较严重了,如叶片的组织因细胞失去膨压而变软,颜色变为褐色,随时可能死亡。
冻害的机理表现在1、胞间结冰环境温度随时间缓慢下降,细胞间隙结冰,引起胞质水分亏缺。2、胞内结冰环境温度骤然下降、质外体与共质体全都结冰,冰在形成过程中会对亚细胞精细结构的机械伤害。
提高植物抗寒性的措施
可以对植物进行抗寒锻炼,在植物受冷害之前,逐步降低温度,使植物提高抗冻的能力,或者使用化学诱导控制和加强田间管理等。
高温胁迫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当环境温度达到植物生长的高温度以上即对植物形成高温胁迫。高温胁迫可以引起一些植物开花和结实的异常。在自然界,高温往往与其他环境因素特别是强光照和低湿度相结合对植物产生胁迫作用。而植物对高温胁迫的适应能力称为抗热性。如植物幼苗因土面温度过高近地面的幼茎组织被灼伤而表现立枯症状;这种病害在温度变化大的黑土、砂质土和干旱情况下发生较重。高温危害植物的机制主要是促进某些酶的活性,钝化另外一些酶的活性,从而导致植物异常的生化反应和细胞的死亡。高温还可引起蛋白质聚合和变性,细胞质膜的破坏、窒息和某些毒性物质的释放。 热害往往与干旱并存,造成失水萎蔫。不同植物所忍受的温度是不同的,同一株植物不同器官的耐热性也较大。根系对高温逆境敏感,繁殖器官次之,叶片再次之,老叶的耐热性强于幼叶,树干的耐热性强于枝梢,木本植物的耐热性强于草本植物。
剧烈变温胁迫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剧烈变温胁迫是指在较短的时间内外界环境温度变化幅度太大,超出了植物正常生长所能忍受的程度。剧烈变温对植物的影响往往比单纯的高温和低温更大。例如昼夜温差过大可以使苹果、梨等木本植物的枝干发生灼伤或冻裂,这种症状多见于树干的向阳面;在温室和露地温度差异很大的情况下,温室培养的植物幼苗移栽到露地后容易出现枯死,如龟背竹、喜林芋、橡皮树和香龙血树等盆栽观赏植物可因快速升温引起新生叶片变黑、腐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