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 center
仪器维护和安装不当产生的误差
仪器安装时要注意连接部分松动时所造成的误差,比如传感器调节螺母松动会造成计数翻斗在承接不到规定降水量的时候就开始翻动,产生0.1mm降水量的记录,从而使记录明显偏大,如果超过4%的误差允许范围数据就不可用了。翻斗沾水或泥沙的影响也会阻碍翻斗翻动,同样造成雨量误差。在每次降水过程开始之前要注意对仪器进行维护,在降水之后要对所收集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得出误差出现的原因,及时进行维修调试,以保证下次数据的可用性。雨量器安装时要按照规定安装在观测场内固定的架子上,器口保持水平,距地面高70cm。因此器口是否水平也可以造成较大误差。在静风降水的条件下,器口倾斜的仪器测得的降水量要小于器口水平的仪器;在风速较大,且器口倾斜于风的来向时,测得的降水量就会偏大,反之较小。在降水量较小时,两者的差距并不明显。这种误差如果在每个正在使用的雨量计中同时出现,就很难意识到数据中的问题。另保持仪器的清洁也很重要。雨量计被堵或者雨量器的储水瓶中沾满灰尘都会导致误差出现。
雨量计雨量监测站技术参数
工作类型:翻斗式雨量计
承雨口口径:Φ200+0.6mm
分辨率:0.2mm
雨强测量范围:0-8mm/min
测量范围:实时降雨量、小时降雨量和日降雨量
准确度:根据不同分辨率雨量传感器的自身排水量确定,总体不超过±4%
工作环境温度:-40 – 60°C(可扩展);湿度:0-100%RH
承雨口刃口外侧角角度:45°
数据上传间隔:1 分钟/次(用户可设定)
平均*工作时间:≥16000h
主机可读写存储器:≥4MB,可扩展到 128MB
接触次数:≥2.5 亿次
主机尺寸(L*W*H):23*8*11(cm)
雨量计尺寸:∮17cm*14.2cm(H)
设备重量:2.4kg
制作材料:聚氨基甲酸酯硬质塑料制作,具有高强度、优异的耐磨性、耐油性、耐疲劳性及抗震动性损坏能力
标准配置:T-Warner自动监测站1套、雨量计一套、安装支架和工具一套。
雨量监测站产品说明
德国STEPS自动雨量监测站可以准确监测任何天气情况下的降雨量,无论是短时间的狂风暴雨,还是连绵数月的阴雨天气,自动雨量监测站都能稳定、可靠地运行。可以自动实时向监测站安装地点附近的有关人员和系统监控人员发送分级山洪和降雨告警信息。德国STEPS自动雨量计,集成化程度最高、体积最小、重量最轻的雨量监测和山洪灾害预警系统。
雨量计雨量监测站特点
1、自动监测站主机结构体积小巧、便于运输、机体坚固、安装方便,使用的工具,主机仅需十分钟即可安装完毕。性价比高,非常适合大规模布点应用。
2、翻斗雨量计由数据采集和控制模块、供电模块、GPRS/SMS无线传输模块、传感器扩展模块和采集终端模块组成,是一组多功能、模块化配置的系统,运行*免维护。
3、翻斗雨量计采用太阳能充电电池,即使在天气不好或阳光很微弱的情况下也可以持续地向蓄电池充电,一次充完电,一台主机连接10个传感器的情况下,可以连续使用12周。高效的太阳能供电系统,保证监测站常年都有充足的电力供应。
4、自动监测站具有很强的存储功能,标配为4M的内存,可扩展至128M内存,甚至更大。按照128M内存计算,自动监测站按照每1分钟的间隔采集数据,能存储10个传感器至少10年的数据。
5、自动监测站具有很强的扩展功能,用户根据需求,可扩展连接120种传感器,且系统自动识别传感器,安装方便,即插即用。
6、翻斗雨量计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自动监测站即使在沙漠、高山、暴风雨、飓风、高温、严寒等恶劣环境中,依然能可靠稳定的运行,并且产品具有定位防盗功能。
7、STEPS为用户搭建了基于PC侧的信息处理平台,也向其所有用户免费提供基于手机侧的手机客户端信息处理平台。用户无需再建立信息处理平台。
8、翻斗雨量计将监测数据通过GPRS通信传输到信息处理平台中,用户可通过PC或手机终端登陆信息处理平台即可查看到所有图表数据,且可在信息处理平台上设置诸如数据采集频率、数据传输时间、短信(SMS)预警信息等值。自动监测站可同时向多个手机发送SMS短信,及时做到提前防控和处理措施。
灾害风险
灾害风险是致灾因子与承灾体相互作用的产物。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洪涝与承灾体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了一个具有一定特征、结构和功能的复杂地球表层变异系统。它具有不确定性、开放性、动态性、非线性等特征。风险是在一定区域和给定时段内,由于特定的自然灾害而引起的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活动的期望损失值。为了进行风险大小的比较,人们提出各种风险量化的方法,也称为风险度。对自然灾害风险定义不同,相应的风险度表示也有不同,常见有以下4种:风险度=危险度×易损度;风险度=危险度+易损度;风险度=概率×损失;风险度=危险度×结果。随着对自然灾害风险认识的不断深入。害风险监测预警评估是指通过对可能造成威胁或伤害的致灾因子的监测,对处在灾害物理暴露之下潜在受灾对象及其脆弱性的分析辨识,从而判定风险的性质、范围和程度。